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管理 > 管理类名著学习 > 管理类名著学习 > 【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

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

 

托马斯·A. 斯图尔特(Thomas Stewart)

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    l 997[1]

 

通过纯粹的财务手段,资本是能够被衡量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就说明了一切。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已经被大量体现出来了。有关企业品牌价值的争论长期存在,并由此引发了复杂的评估系统的生成。足球俱乐部在他们的年报中都列举了他们球员的理论转会价值,就像已经发生的财务事实一样。当今问题在于,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那些最无形的、最难以理解、能够转移的,而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企业资产——即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

知识资本可以被粗略地看做是一个企业所有智力的集合。一谈及这个概念,将必然涉及到对知识工人和知识经理的理解。从某些方面上看.他们指的实际上都是一回事。

和其他许许多多的想法一样,这些理论都来自于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工作。在他1969年出版的《不连续的时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一词,来描述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机敏睿智的职业经理人。这些人—方面实现自身的价值,另—方面对公司做出贡献。知识工人代替了早先所谓的企业男人或女人。

如果我们寻根溯源得更远一些,我们仍会遇到彼得·F.德鲁克。在他的《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对管理的描述中,我们能轻易找到这种思想的来源。该书认为,公司的成功与公司管理层价值观、动机和抱负密切相关。单个人将不再是没有思考能力、只是机械地去完成指定工作,而是—种独立的、切实行使职责的力量。

彼得·F.德鲁克认识到这种新的思想,但是他本人最杰出的贡献是认识到知识既是一种力量又具有所有权。知识资本是一种力量。如果以知识而不是劳动力来衡量经济社会,那么,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社会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些世界性组织的思想家评论到:“知识工人既是知本社会真正的资本家,又必须事必躬亲地参与实际操作。总体上说,这些知识工人就是当今社会里被雇用的中产阶级。他们将通过养老保险金,投资信托等诸如此类的方式拥有这些生产资料。”

彼得·F.德鲁克在他1992年出版的《管理的未来》(Management for the Future)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思想。他在书中写到:“从现在开始,最关键的是知识。这个世界将会变得不再是劳动力密集型,也不是材料密集型,或是能源密集型,而是知识密集型。”

信息时代成为知本经济的先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招募、培养、挽留有能力的人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知识资本也成为时下企业内最为流行的一种提法。美国《财富》杂志编辑汤姆·A.斯图尔特在他的《知识资本》一书中对这种管理现象做出了最清晰、最有力的解读。汤姆·A.斯图尔特(Stewart,1991)指出,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资产。[2]

提高利益是可以理解的,或许也是稍后在工业化生活发展中痛苦的一面。斯图尔特说道,“当然,知识总是与之相关的,但在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首先,随着一定比例的价值附加在产品上,产品的身价就会增加。过去,在总成本中,物料成本占了80%,知识成本占20%,而今天,却正好相反,前者只占30%,而后者占70%左右。其次,存在越来越大的可能性,可以对知识进行管理。”

从许多方面来讲,知识资本就是简单而充分地发挥企业内所有员工的知识能人。惠普公司的总裁普拉特(Lew P1att)曾提到:“如果惠普能够运用它所知道的一切,那么我们的产量就会3倍于此。”有人计算过,在2000年,全英国的知识工人有1000万,体力工人700万。尽管美国时下流行减员风潮,但管理和技术工人的数量还是比80年代初期增长了37%

我们认识到,知识资本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以下问题:如何衡量知识资本?而且如何确定衡量方法。知识资本已越来越成为企业生活的一部分,一个叫斯堪的纳的瑞典公司设立了知识资本总监的职务,而其他公司又纷纷仿效,至少表面形式上如此。斯堪的纳公司的领导人雷厄夫·埃德温森(Leif Edvinsson)在这个方面有很多想法。而且他还发展了一种衡量知识资本的模式,该模式完全建立在顾客、过程、更新、发展、人和财物等因素上。

问题在于,将有关学识和知识资本的枯燥描述带入实际当中会遇到相当大的挑战,知识资本可是个好东西,但你是如何创造它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公司很可能会碰壁。博思管理顾问公司(Booz-Allen & Hamilton)的查尔斯·鲁瑟((Charles Lucier)和珍妮特·图斯里(Janet Torsilier)研究发现,大多数的知识管理项目(或类似者)都没有什么效果。实际上,他们推测:“只有六分之一的项目能在头两年取得显著成绩;一半取得小但显著的效果;而另外的一半.要么收效甚微、要么彻底失败。”

汤姆·A.斯图尔特(Tom A. Stewart)在英国Business 2.0杂志中写道:“掌握未来信息的关键,并不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而是对信息进行排列、发现其中的模式。对未来的研究与其说是制订计划,不如说是发掘可能性更恰当。”

在我们当今置身于一种过分夸张宣传以及铺大盖地商业会议和出版物的环境中,这样的研究会给人一种有益的借鉴。在所有讨论中,要想成功地运用知识资本仍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没有几个企业宣称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汤姆·A.斯图尔特(Stewart,1997)对泰罗的工作持积极的看法。“泰罗主义……不仅起作用,而且在几十年中大放异彩。”泰罗主义的精华不只是苦干,不断重复的和狭窄的工作种类。这个人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极力主张管理工作不仅要使用鞭子,更要运用知识:承担复杂的工作,应用智慧,找出能更简单、更快捷、更出色地完成它的方法。抛弃泰罗是很时髦的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记住科学管理不仅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而且在保护劳动者的尊严上都是一个很大的飞跃。[3]虽然我们要接受泰罗提高了劳动者的尊严”这一观点是困难的,但汤姆·A.斯图尔特关于泰罗范式是他所在时代的产物的观点是值得尊重的。

 



[1]Tom A.Stewart. Intelligent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London: Nicholas Brealey, 1997.

[2]Tom A. Stewart. “Brainpower: How Intellectual Capital Is Becoming America’s Most Valuable Asset”. Fortune, June 3, 1991, 40~56.

[3]Tom A.Stewart. Intelligent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 London: Nicholas Brealey,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