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婴幼儿教育 >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 学习的习惯 > 【第30种习惯 自我激励】

第30种习惯 自我激励

 

第30种习惯 自我激励(1)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歌德

    凡是那些成功的人,都是经过长期的计划和小心安排的。——大仲马

    当你看到有多少人跑在你前面的时候,不妨再看看又有多少人随在你的身后。——辛尼加

    1949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充满自信地走进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应聘做会计工作。这位年轻人来通用应聘只是因为父亲告诉他,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同时,父亲建议他可以去看看。于是,这位年轻人就来了。

    在面试的时候,这位年轻人的自信给面试他的助理会计检查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通用公司只有一个会计的名额,面试官告诉这个年轻人,竞争这个职位的人非常多,而且,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可能很难立即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但是,这个年轻人根本没有认为这是一个困难,相反,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自我激励、自我规划的人。

    正是由于年轻人具有自我激励和自我规划的能力,他被录用了!录用这位年轻人的面试官这样对秘书说:“我刚刚雇佣了一个想成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人!”

    这位年轻人就是罗杰·史密斯,从1981年以来,他一直担任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

    罗杰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位同事阿特·韦斯特这样评价他:“在与罗杰合作的一个月当中,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他将来要成为通用的总裁。”

    德国人力资源开发专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励的神话》一书中写道:“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著名宗教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事实上,正是这种高度的自我激励精神使罗杰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而且,他确实实现了他的目标。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即一个人在通过充分的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

    1991年,一个名叫坎贝尔的女子徒步穿越非洲,不但战胜了森林和沙漠,更通过了400公里的旷地。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能完成这令人难以想像的壮举时,她回答说:“因为我说过我能。”问她对谁说过这句话,她的回答是:“对自己说过。”

    圣女贞德说:“所有战斗的胜负首先在自我的心里见分晓。”确实如此,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需求激励的欲望,只有激励才能激起他的激情和热情。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其他方面都具备的条件下,又善于自我激励,他的成功率就会高得多。

    对孩子而言,通过自我激励可以提高自我形象,从而使他能够有良好的表现,而良好的表现反过来又促进孩子作出自我激励。“我今天的表现真不错!”将会演变成“我的表现总是不错!”从而促进孩子不断进步。

    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教孩子通过自我激励来激发自己的潜能,一步步迈向成功。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习惯呢?

    建议一:父母要及时激励孩子。

    一个人潜在的能量是巨大的,只要及时得到鼓励性的建议和表扬,他就有可能鼓足能量去做事。

    曾经有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级带到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的,这位教师是这样回答的:“事实上,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们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督促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就向着这个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了。”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时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尼尔斯· 玻尔的父亲为了激励儿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行为,常常给儿子提供一些有意思的激励方法。

    有一次,小玻尔帮助邻居修好了自行车,父亲专门摆了一桌“庆功宴”以示激励。

    还有一次,玻尔与父亲争论关于水的张力问题。这对于物理学家的父亲来说并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但是玻尔并不服从父亲的讲解。为了激励孩子自己探索的精神,父亲与儿子达成了一项协议,即由儿子去父亲的实验室做实验,让实验的结果来说明问题。在这项协议中,父亲要求玻尔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而玻尔则要求父亲担任仪器制作和实验的顾问。结果,玻尔的实验成功地证实了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玻尔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灵巧地制作各种各样的仪器,研究出其他著名科学家没有获得的成果,父亲对他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父亲的激励,玻尔学会了自我激励。

学习的习惯
第30种习惯 自我激励(2)

    建议二:鼓励孩子自己表扬自己。

    1972年,在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出现了一个感人的场面:一位黑人选手在左膝盖受伤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意志力跑完了全程。当他到达终点时,比赛的名次早已排满了记录板。事实上,对他来说,他跑不跑到终点,都已经没有名次了。但是,他还是坚持跑完全程。当他跑到终点的时候,一位记者问他:“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一定要跑到终点?”他回答:“我只是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跑完!”这种自我鼓励的精神让他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我们可以从早到晚告诉孩子我们是多么为他们骄傲,但孩子们迟早总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怎样认可自己都不知道了。帮助他们的一个简单办法是指出他们做得正确的事,然后提醒他们从内心承认自己。

    比如,孩子在做了一件错事后主动承认错误,这时,父母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需要非常大的勇气,你应该对自己说:‘我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一件了不起的事’。”

    可以教孩子玩一个自己跟自己谈心的游戏:让孩子给自己起一个名字,一个爱称,并且在心里这么称呼自己。这可以是一个显赫的头衔,比如“××总统”,也可以是一个甜甜的昵称,如“小甜心”。

    告诉孩子,当他们感觉疲倦、烦躁、懒惰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话:“来吧,小机灵鬼,只剩最后一道题了,我们一起把它做完吧,我知道你一定行!”告诉孩子,当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他们都应该在心里赞赏自己:“哦,××,我知道你已经做了你应该做的,而且做得不错。我知道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建议三:教孩子设定目标。

    有这样一句谚语:“一个确定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只有确定了目标,才有一个奋斗的方向,才不会在执行中迷失自己。善于自我激励的人必然有自己的目标,他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

    拿破仑就是一个梦想家,他总有自己的梦想。他率军入侵其他国家时曾经翻越阿尔卑斯山。据说在俯瞰远近山峦时,拿破仑激昂地对士兵说:“我们已经把整个欧洲踩在脚下了!”正是这种目标,使拿破仑在战争中屡战屡胜。

    毛泽东在东山学堂读书时,就立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愿;周恩来同志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可见,目标和梦想是一个人自我激励的内因。

    一名小赛车手在比赛中得了第二名,他非常兴奋地跑回家,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他一冲进家门就叫道:“妈妈,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得了第二名!”

    “这值得高兴吗?要我说——你输了!”母亲回答道。

    “妈妈,你不认为第一次就跑第二名是很了不起的事吗?而且有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他抗议着。

    “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如果别人能跑第一,你也能!”母亲严厉地说。

    这句话深深刻进了儿子的脑海。

    接下来的20年中,他称霸赛车界,成为运动史上赢得奖牌最多的赛车选手——他就是理查·派迪。

    理查·派迪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人能打破。二十多年来,他一直未忘记母亲的责备——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母亲的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要不断地鼓励自我:“我是最棒的!我要做第一!”

    一般来说,孩子的目标应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1.具有明确性,以数量、质量或时间来表明目标。

    在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父母要鼓励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如果孩子经常谈论他的梦想或者目标,聪明的父母不要嘲笑孩子的梦想,而是应该鼓励孩子说出来,同时引导孩子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做。例如,一个8岁的孩子会说自己的目标是当个科学家,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把这个目标写下来,并把它当成行动的计划,去做一些能够实现目标的事情,这样才能把目标变成现实。比如,父母要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可以让孩子在一年内学习两册科学知识读本。当然,并不一定是要树立当科学家、政治家之类的远大目标才有意义,实际上,目标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只要父母善于引导都是好目标。

    2.有一定难度,具有挑战性。

    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应该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尤其要引导孩子确立他自己感兴趣的目标,比如,许多男孩喜欢玩电脑,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电脑来学习英语或者其他电脑程序等。

学习的习惯
第30种习惯 自我激励(3)

    3.目标具有系统性,不仅有大目标,而且有完成大目标的一系列小目标。

    孩子的目标往往会定得不切实际,过于遥远或者不太容易实现,这时,父母要教孩子把目标分割成小目标,鼓励孩子分阶段去实现小目标,直到实现大目标。

    事实上,在孩子制定目标的时候,不妨叫孩子把要求定得低一点,以增强取胜的信心,然后教孩子努力实现每一个小目标。例如,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可以教孩子从不及格向及格再向更高分迈进,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把高分定为目标。

    建议四:鼓励孩子迈出第一步。

    凡事开头难,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迈出勇敢的第一步。不管这第一步是多么艰难,只有迈出第一步,行动才能真正开始。

    美国作家希尔博士在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一书中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63岁的老太太菲莉皮亚夫人决定从纽约市步行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去。两地之间的路程相当于从北京到香港的距离。

    当菲莉皮亚夫人到达迈阿密市时,记者问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菲莉皮亚夫人回答:“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就是迈出一步,再迈一步,不停地迈,就到这里了。”

    正如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所说:“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于能知,乃在于能行。”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就有可能不断地迈出更多的步子。

    建议五: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榜样。

    物理学家赫兹的母亲在赫兹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叔父那里学习。赫兹的叔父是19世纪有名的电磁学家。每天叔父在繁忙的研究工作外,总是抽半个小时对小赫兹进行教育。小赫兹从小就把叔父当成了自己心中的榜样。

    在赫兹8岁那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年仅37岁的叔父英年早逝了!

    出殡那天,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不远千里前来吊唁,甚至连国王和王后也来了。母亲拉着赫兹的手,指着长长的送殡队伍对赫兹说:“你叔叔献身科学事业,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无限敬仰,你一定要向你的叔父学习呀!”

    赫兹深深地铭记住了母亲的话。后来,赫兹拜读了叔父遗留下来的全部书籍和日记。每当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他总是用叔父的日记来鼓励自己。后来,赫兹真的成功了!

    榜样是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优秀典型。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喜欢拿自己与优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够像优秀的人一样。父母可以抓住孩子的这种崇拜心理,帮孩子选择一个优秀的榜样,让孩子运用榜样来激励自己。

    建议六:教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期望。

    伦敦大学的罗勃·博哈利博士在教弱智孩子学习时说:“想一个你认识的很聪明的人,然后闭上双眼,想像你就是那个聪明人。”孩子们照做后,接下来的测试结果显示孩子们的分数都有显著提高!

    为什么会如此神奇呢?因为你如果调动了全部身心,投入到非常生动的想像中去,大脑的潜意识便分辨不出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想像。然后大脑就会按照你在想像时创造的记忆线路,自动下达行动指令,引导你走向你强烈设想的情境。风行全球的《超级学习法》说:“如果你预演想像,你的生活可以彻底改变。”

    当孩子参加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时,如重要的考试、竞赛前,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教孩子在心里暗暗地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样增强了自信心,情绪就会冷静,就能遏制冲动,避免不良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孙老师的女儿孙冉考大学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考得很不理想,孙冉心里很不好受。考完后的孙冉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是哭着打的,回到家后,孙冉依然挂着泪水,神色黯然。这时,孙老师对女儿说:“没事,你考得不错,你现在这个成绩上大专够了,又不是不上线,没问题。现在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只要你努力,是有可能发生奇迹的。”

    然后,孙老师让孩子做了一件自我激励的事情。他从复旦大学买了一本报考手册,手册上面印着这样几句话:“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选择的成功的人生!”孙老师让女儿每天早晨起来在阳台上把这几句话大声地喊三遍。第一天,女儿喊的时候声音非常小,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听得见。孙老师对她说:“你这样是不行的。你这样就是不相信自己,要大声地喊,使劲地喊。”

    后来,女儿真的放开嗓子喊了,结果,女儿发现自己的心态非常好,精神抖擞。这种自我激励一直坚持到高考。结果,孙冉高考成绩比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提高了100分!

    这不是奇迹,正是自我暗示的作用。

    自我暗示和激励要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比如,说“我一定成功”,而不说“我不可能失败”;说“学习对我来说很容易”,不说“学习并不难”。因为前者在你自己的大脑中种下的是成功的因子,潜意识会指挥你去“成功”;而后者种下的是失败的因子,大脑的潜意识会指挥你去给自己设置“失败”的栏杆。决不能低估消极心态的排斥力量,它能阻止人生的幸运,不让你受益。如果你相信你能读得快、记得快,你就可以那么快。能用健康的、积极的暗示来帮助你自己,也能阻止有害的、消极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