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婴幼儿教育 > 哈佛教子枕边书:全世界父母必备的教子指南 > 第一篇:卡尔•威特的潜能教育 > 【11.关注孩子的心灵】

11.关注孩子的心灵

 

关注孩子的心灵

 

    威特6岁时,我带他去L村的E牧师家去做客,并在他家住了几天。第二天吃早餐时,儿子弄 撒了一点牛奶。按我家的规矩,撒了食物是要受罚的,只能吃面包和盐。威特很爱喝牛奶, 加上E牧师全家都非常喜欢他,给他的牛奶是经过特意调制的,此外还有上好的点心。威特的脸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没有喝牛奶。

  我假装没看见,E牧师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沉不住气了,再三要他喝牛奶,可儿子还是 不 肯喝。E牧师家的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喝,就一再劝说,威特终于说:"我洒了牛奶,就不 能喝了。"E牧师家的人都说:"没关系,喝吧,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只顾吃我的点心, 仍然假装没看见。威特还是不喝,于是,E牧师全家推测,威特一定因为怕我责备才不敢喝 ,就向我发起了进攻。

  这时,我让威特出去一下,然后向E牧师全家说明了原因。他们听了都说;"一个才6岁 的孩子,因为一点小过错就不能吃他喜欢吃的东西,你的教育也太苛刻了吧。"我解释说:"不,威特并不是因为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从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 不喝。"可E牧师一家还是不相信,我只好说:"既然这样,那么我离开餐厅,你们把威特 叫来,再劝他喝,他肯定还是不会喝。"说完,我就离开了。

  他们把威特叫进去,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作用。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出新点心对威特说:"吃吧,你爸爸不会知道的。"但儿子还是不吃,并一再说:"就算爸 爸看不见,但上帝能看见,我不能撒谎。"他们又说:"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去散步,你不吃 东西,半路上要挨饿的。"儿子回答说:"没关系。"E牧师一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我 叫进去,儿子激动地流着泪如实地向我报告了情况。我听完后对他说:"威特,你对自己良 心的惩罚已经够了。我们马上要出去散步,你把牛奶和点心吃了,不要辜负了大家的心意, 过一会儿我们好出发。"儿子听我这么说,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

  一个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力,E牧师全家感到十分不解。

  读了这个故事,不知你有何感想,大家可能和E牧师家的人一样,也认为老威特的教育 太严格了。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教育确实很严格。通常,严格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 多痛苦,但他的教育却没有。这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合理。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只要从小抓起,孩子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的痛苦。孩子之所以害怕严格的教育,是因为刚开始时的教 育方法不当。教育孩子,就像砌砖头一样,一定要打好基础,老威特正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按这样的教育思路,老威特从一开始,就对他要求很严格,家规始终如一。要知道,有时允许孩子这样做,有时又不允许,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正如诗人席勒所说,我们 不会对未曾得到的东西感到不满足。不允许做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孩子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痛苦了。老威特根据这个道理,从威特1岁时起,就严格要求,从未考虑过什么"孩子太小可以放宽一些,长大后再严格一些"。

  然而,现在的许多年轻父母,高兴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不高兴时又格外严厉,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规矩,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紧张和混乱,从而认为地制 造教育孩子的障碍。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父母自己思想混乱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另外,父母双方的意见要一致,老威特就很注意这一点。他在对威特进行教育时,总是要得到 妻子的配合。

父母在家庭中的传统形象是所谓的严父慈母,如果这是指父母意见不同,或者宽严不一的话,那么这种家庭教育只能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