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的习惯
与人交流包括关心、聆听、合作、分享等。它要求孩子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这对于人际之间、群体之间都是适用的。
第31种习惯 与他人交往(1)
在全球化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孩子必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
与人交流包括关心、聆听、合作、分享等。它要求孩子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这对于人际之间、群体之间都是适用的。
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爱默生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恶人的友谊一下子就会变成恐惧,恐惧会引起彼此憎恨,憎恨的结果,是总有一方或双方得到咎有应得的死亡或祸报。——莎士比亚
在全球化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孩子必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习及工作。
与人交流包括关心、聆听、合作、分享等。它要求孩子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这对于人际之间、群体之间都是适用的。
荷马·克洛维并不是一个年轻又英俊的人,也不是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人,但是,他却能够让人在15分钟内就对他产生好感。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
荷马·克洛维对人从来不矫揉造作,并且总能让别人感觉到他对人的喜欢、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每当他遇到一个陌生的人,他总有办法与对方攀谈起来,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他的秘诀就是与人交谈尽量少谈自己的事情,多谈对方的事情。通过谈对方的事情,荷马·克洛维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对方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爱好等,更重要的是,荷马·克洛维让对方感觉到了尊重,他们会感觉到荷马·克洛维对自己的兴趣和关心,这就是荷马·克洛维与人交往的秘诀。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本领的高强,是未来社会判断成功者的重要标准。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不与他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整日搞科研的科技人员,也需要与他人交往。
据统计,一个科技人员在一个课题的研究中,用在查找和阅读情报上的时间要占该课题总时间的50.9%,实验后的研究时间占32.1%。在这83%的时间里,他要不断地同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计算室以及各级管理部门打交道。如果没有社交能力,他就很难得到其他人的了解和支持,他的科研工作也会困难重重。
美国加州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哈特教授在对一些孩子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中仔细观察了这些孩子们是怎样生活的:哪些孩子喜欢与人交往,哪些孩子喜欢独处,并对这些孩子的学习进行了跟踪调查。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智商较高,往往比较聪明活泼,而且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哈特教授通过分析认为,从小善于与人交往的孩子,不仅容易与人相处得融洽,而且可以从其他人那里学到一些面更广阔的知识。
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孩子在入学以后,不仅能够从容地与同龄人交往,而且能够从容与老师等成人交往。良好的人际交往是适应社会的表现。孩子是否善于同别人打交道,在人群中人缘如何,对他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习惯。
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时期,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过于封闭自己、不爱与人交往、在同学中的人缘不好,都会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更有甚者,会让孩子形成孤僻、抑郁、偏执等心理障碍。
每个孩子总是希望能够有几个思想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中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经常从朋友那里获得鼓励、信任和支持。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朋友的肯定态度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孩子们就会感到与他人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并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为他人谋利益。这是一种自我发展的需要。
因此,每个父母都要重视孩子的交往问题,加强正确的引导。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与他人交往的好习惯呢?
建议一: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乐观的孩子是比较受欢迎的,因此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摆脱自卑,自卑会使孩子感到孤独和压抑,在人际交往中缺少自信,从而产生退缩、逃避行为。父母要告诉孩子,要树立信心,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乐观来自良好的心态,父母在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凡事都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老想着不好的;教孩子每天面带微笑,出门之前打点好仪容仪表,带着愉快的心情上学校。这些都能帮助孩子自信地面对同学。
每个孩子经历、兴趣、能力、个性都是不一样的,要求别人都和自己一样是不实际的。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正确对待差异,采取自我约束、积极适应的态度,搞好与同学的关系。在与同学交往中,尽量少麻烦别人,多帮助别人。如果某个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到了学校也就喜欢经常麻烦别人,要求别人听自己的,帮助自己做这做那,那么其他的孩子是不会喜欢他的,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糟糕。因此,良好的个性培养还是离不开父母平时的教育。
交往的习惯
第31种习惯 与他人交往(2)
建议二: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应教育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在集体活动中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加强与同学的交往,增加同学对自己的好感和信任。在集体活动中,应教育孩子多干事情,少指挥人。如果一个人自己不做事,却喜欢指挥别人,那么同学就会对他产生反感,直至讨厌与他交往。因此,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尊重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别人,这样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有的同学对自己态度冷淡,也不必介意,应该坚持在班里服务于大家,久而久之,同学会对自己热情起来。
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也需要胆量。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合适的对手,往往就是具有深厚友谊的伙伴,多与之交往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
建议三:鼓励孩子带同学回家。
父母要鼓励孩子带同学回家,并且帮助孩子热心地招待他的同学朋友,提高孩子在同学朋友中的形象。父母的热心会让孩子的同学和朋友增加对孩子的好感,从而愿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朋友关系。父母也可以邀请邻家孩子来家玩,让自己的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增加信心,学习人际交往的方法。
北京育英学校搞了一个有趣的活动叫“一日营”,就是让七八个孩子到其中一个孩子家里去生活一天。
这个活动非常受欢迎,不仅孩子们非常喜欢,家长们也非常乐意。
孩子们对去别人家住感到非常兴奋,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他们会跟其他孩子一起学习、娱乐、买菜、做饭。在这个过程当中,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规定孩子交什么类型的朋友,应该允许孩子结交一些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或者特长不同的朋友。例如,孩子结交了在写作、绘画或者音乐上有特长的朋友后,就等于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孩子在这方面的才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让孩子独自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也是一个锻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机会。串门做客,牵涉到寒暄、问候、交谈和有关礼物等的问题。孩子一个人去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自己来应酬,这无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线,促使其考虑如何交际。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让孩子出面接待,特别是当客人或朋友与孩子年龄相仿时,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建议四: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非常讲究个性,要想与之保持良好的关系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帮助孩子得到同学的友谊。这些交往技巧有:
(1)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不对别人说粗话、做不礼貌的动作;
(2)孩子主动和同学打招呼问好,帮助可以打开友谊大门;
(3)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宽容同学的缺点和过错,不为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
(4)与人交往要注重给予,而不凡事注重回报;
(5)不无故打断他人的讲话,要认真听他人说话,不心不在焉或只顾做自己的事情;
(6)不在背后议论他人,也不打听别人的秘密和隐私;
(7)真心诚意待人,讲信用,不欺骗说谎;
(8)不用捉弄、嘲笑方式吸引别人注意,这样反而引起别人的反感;
(9)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赞美别人,不因为自己的某些特长而处处炫耀自己;
(10)与他人说话,尽量讲一些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不独自一人说个不停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11)同学之间交往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物质往来;
(12)不对自己的成绩得意忘形,要体谅他人的感情;
(13)学会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到集体交往中来,组织大家围绕一定的主题交流。
这些交往技巧能够帮助孩子与人交往中获得他人的好感。